<th id="5f7lx"></th>

    1. <button id="5f7lx"></button>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宣城:民營經濟挑起強市“大梁”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范孝東 發表時間:10-11 08:48

        “他們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稅收收入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強引擎’、對外開放的‘動力源’、穩定就業的‘壓艙石’?!?/p>

        談及民營經濟對地方發展的促進作用,宣城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作出如是評價。

        一組數據,能夠看出背后緣由。

        在宣城,平均每43個人擁有一家民營企業。如果算上個體工商戶,每12人中就有一個老板。

        2021年,宣城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69.5%,在全省16市中名列第一。

        民營經濟還貢獻了宣城市近97%的市場主體、83%以上的稅收、97%的研發經費,吸納了全市80%以上的就業人口……

        民營經濟挑起了宣城市跨躍發展的“大梁”。

        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城市以堅定的信心、務實的舉措、含金量高的政策,堅持做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后盾”,不斷樹牢“政企同心”理念,為民營經濟發展吶喊助威、保駕護航,奮力開創共赴新征程、共促新跨越的嶄新局面。

        對民營經濟多年的精心扶持與培育,讓如今的宣城收獲了豐厚的回報。在民營經濟拉動下,十年來宣城不斷跑出發展“加速度”,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過7個百億元臺階,2021年突破1800億元,增速10.1%,居長三角41城第4位。

        探尋成功的密碼,宣城的打法值得細說。

        與江蘇、浙江這兩個民營經濟大省毗鄰而居,宣城民營經濟的發展,自然有得風氣之先的地利之便。但客觀優勢能否真正彰顯,自身的主動性才是關鍵。

        發力“雙招雙引”,便是宣城的主動出擊。

        宣城正在著力打造的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此前在當地并無明顯的產業基礎優勢,很多都是當地主動招引而來。

        在寧國,落戶十年的金瑞玻纖車間內,400臺織布機晝夜運轉,月產玻璃纖維布數百萬米;在廣德,落戶更久的公元管道是集團除本部外最大的生產基地,也是廣德經開區首個產值突破10億元的企業;在宣州區,立訊精密自建成投產起,產值逐年倍增,2022年預計達14億元……

        十年來,宣城市把“雙招雙引”工作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笆濉逼陂g,全市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1747個,連續4年居全省第1位。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后,宣城立足安徽東向發展橋頭堡優勢,積極推動以蘇皖合作示范區為先導的“一地六縣”合作區建設,“雙招雙引”碩果不斷。每年招引的億元以上項目當中,近八成來自滬蘇浙地區,宣城市長三角招商引資項目數由2012年的209個增長到2021年的428個。

        引進來、留得住、能成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好的營商環境是“陽光雨露”?!半p招雙引”的背后,是宣城優化營商環境、頂格服務企業的不遺余力。

        今年2月7日,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也是宣城的第三個“企業家日”。當天下午,宣城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會場不設主席臺,臺下座位的中間位置全部留給企業家。會議表彰合影環節,站“C位”的仍然是企業家。

        把“C位”留給企業家,是宣城獨有的親商情懷。

        去年,宣城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以1號文件出臺《宣城市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意見》,10位市領導分別擔任相關產業鏈鏈長。同時,為每條產業鏈建立工作專班,政府靠前服務,各部門協調解決問題,形成“一個特色產業+一個行動方案+一只基金+一個工作專班+一個考核辦法+一個咨詢智庫”全流程合作機制。

        扶持企業、培育企業,宣城舍得投入真金白銀?!敖陙?,我們通過培訓輔導+真金白銀,積極推動企業沖刺資本市場?!睋鞘械胤浇鹑诒O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按照目前政策,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宣城企業,能夠獲得總計1200萬元的財政獎勵;在境外上市的,能獲得1000萬元獎勵;在北交所上市的,也能根據不同情形,分階段獲得獎勵。

        今年6月,安徽拓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成為宣城第8家A股公司。這8家企業中,有7家是民營企業。

        水深魚悅,市強賈興。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是宣城良好的發展環境最好的驗證。

        面向未來,宣城并不滿足。

        “我們要攜起手來,推動全市民營經濟提質擴量增效,再創宣城民營經濟新輝煌?!痹诮衲甑娜忻駹I經濟發展大會上,宣城發出了新的“動員令”。

        【責任編輯:徐健】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