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f7lx"></th>

    1. <button id="5f7lx"></button>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反向旅游”成潮流 公共服務亟待跟上
        來源:東方網·東方快評 作者:付彪 發表時間:10-11 09:20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近程旅游、都市休閑游分外活躍。多家旅游平臺數據顯示,部分原生態、商業化程度較低的小眾景點、非著名旅游城市受到年輕游客大力追捧,“反向旅游”成為新潮流。(10月9日《北京日報》)

        “反向旅游”是指年輕游客為避開人潮,選擇非著名旅游小城,以安靜、清閑地度假。有網友曾在社交平臺曬出“300塊在鶴崗住五星級酒店”的經歷,讓鶴崗旅游收獲了一波關注度。以螺螄粉聞名的柳州、“宇宙的盡頭”鐵嶺、石油小城克拉瑪依等城市,正成為這波“反向旅游”潮流中的熱門目的地。有游客總結“小城”的優勢:一是不受出行限制,購票容易;二是避開客流,降低風險;三是酒店便宜;四是探索感強,感受旅途驚喜。

        “旅行,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假期里熱門旅游城市住宿、機票價格大幅上漲,旅游成本快速提高,知名景點更是人滿為患,“到底是看風景還是體驗場景”成為許多人旅游出行的重要考量?!斑^去的旅游是看風景,今天的旅游是體驗場景?!碑斚碌哪贻p人對旅游的認知更加多樣化,選擇冷門目的地、打卡非著名旅游小城,花著少兩三倍的錢,享受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反向旅游”的出現,與網絡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疫情之后,各大旅游平臺紛紛推出旅游直播服務,一些小眾景點和三四線小城逐漸成為了年輕人熟悉而向往的地方;社交媒體的“種草”,也加速了一些小城在年輕人心目中的知名度。青海海東、吉林延吉,因為平臺的推薦,當地獨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風情被挖掘傳播;黑龍江鶴崗、山東曹縣,也因新聞事件與網絡玩梗而出圈。年輕人喜歡“嘗鮮”,為一碗粉、一句話,就可能去一座城。

        有人說,旅游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千篇一律,它純粹應當只是為了放松身心,讓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能夠更舒服地找到自我,找到與天地的連接——我們已被所謂的主流熱門城市、熱點景區支配太久,遠離了旅行的初心與本質,當下的“反向旅游”,恰是一種反撥與回彈。的確,假期旅游不一定要追求人山人海的熱門景點,“反向旅行”也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山川四季與人間煙火。只要游得順心、舒心,就是很好的度假方式。

        在“反向旅游”成潮流的同時,也要看到其配套產業不完善、服務不規范等現象。如何順勢而為,為“反向旅游”添柴加油,既是現實問題,也是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小眾景點、非著名旅游城市既要保留“本色”,也要規劃長久的發展方向。如完善交通、酒店、美食等配套產業發展,拓展服務功能,加強服務規范,讓“冷門景點”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著名景點”。同時,加強對新晉網紅打卡地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監管,讓游客游得安心。

        “反向旅游”也給各地打造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契機。旅游不僅是一門產業,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能。只有在管理和創新上持續下功夫,在相關配套和服務方面務求完善,讓遠道而來的新人群感受到“小城”的溫暖和歡樂,才能更好地推動當地旅游市場復蘇。

        【責任編輯:柳生】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