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f7lx"></th>

    1. <button id="5f7lx"></button>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政務服務有了"禁用語",關鍵還要心中裝著百姓
        來源:東方網·東方快評 作者:郭元鵬 發表時間:10-10 09:16

        近日,由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組織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范》征求意見稿已完成,正在通過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官方網站征求意見。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在接遞文件資料時不能出現丟、扔、拋、甩等行為;在服務過程中,不能出現“我不是說過了嗎”等用語均被寫進了規范。(10月9日《北京青年報》)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組織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標準《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能力規范》涉及的內容很多。而無疑,其中推出的“政務服務禁用語”是最大的亮點。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是各級政府直接服務企業群眾的第一線,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陣地,是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和推動各項政策落地的主要平臺,也是企業群眾了解政策和認知政府的重要渠道。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是代表政府直接面向企業群眾的一線隊伍,其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素養、服務態度、精神面貌直接影響著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因此,窗口服務人員的“一言一行”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的“政務服務禁用語”對政務服務綜合窗口人員服務過程中禁止使用的語言進行了明確,如:不能使用“我不知道,你去問×××”、“不清楚”、“急什么,沒看我正忙著嗎”、“我不是說過了嗎”、“快點,我下班了”等用語?!罢辗战谜Z”是對言行的一種規范,這種言行的規范,說到底還是為了更好為百姓服務,更好實現無縫隙的服務,讓政務服務真正做到“為了百姓服務”。

        現實生活中,公眾總是需要辦理一些業務的。而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寒心的話語”。面的百姓的不解,面對百姓的疑惑,面對百姓的質疑,一些窗口人員出現了不耐煩的心理狀態,不僅對辦事群眾“愛答不理”還說出“寒心話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還是因為一些窗口工作人員沒有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沒有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

        推出“政務服務禁用語”本質上是對政務服務言語的一種規范。當然,窗口工作人員面對諸多的辦事群眾,有時候“心情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無論怎么說,都不應該把自己的“心情不好”化作對工作的“消極對待”。俗話說的好,話是開心的鑰匙,只要我們的服務語言多些溫情,就能實現“干群關系的融洽”,寒冷的話語可以刺入骨髓,溫情的話語也能溫暖心房。

        有了“政務服務禁用語”,要“忌口”更要“忌心”。說白了,話語只是一種表現的形式,而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心里裝著群眾”,最終需要的是“把群眾需要辦的事情辦好”。為民服務多些“心里上的禁忌”,才能真正辦事辦好,辦漂亮。切莫只是形式主義的“口是心非”,而是需要為民服務的“言行一致”! 為民服務從“溫情話語”開始!

        【責任編輯:柳生】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