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到,竹竿搖;遍地金,扁擔挑?!睂巼數亓鱾鞯倪@句諺語,生動描繪了“中國山核桃之鄉”的林農肩挑手扛、喜迎豐收時的場景。
2020年2月,寧國市被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八部委認定為寧國山核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1年,該市山核桃產量(干籽)達10991噸,產值約6億元,連帶加工和銷售,總產值達15億元。
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該市適宜山核桃生長的自然環境以及林農的辛勤勞作,更得益于林權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化。
山場碎片化,規模經營難
“眼看要開竿了,工價今年又漲了,還幾乎請不到人!”
“孩子基本在外地上班、上學,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人就是壯勞力了!”
“提前除草,雖然方便撿拾,但打除草劑,會導致樹壞掉不少……”
9月8日上午,寧國市南極鄉梅村村橋頭村民組組長凌齊明的宅院里,商討如何建設現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的村民議事會早早地召開了。圍坐了大半個院子的林農你一言、我一語,道出了山核桃種植面臨的困難。
“規?;N植才能省工省力省錢!大家手中的山場太分散了,要讓‘小山變大山’,才能降本增收?!眳⒓哟舜巫h事會的寧國市林業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山核桃產業振興科技特派團團長吳志輝說,“政府還有配套資金,用來修路、建基地,但前提是大家得動起來!”
“我家十幾塊山場,換一換,盡量整合連成片!”參會林農胡凌躍接過話茬,也算是表態。
簡潔明了的村民議事會,讓當地林農更加堅定了“小山變大山”、減少山場塊數的決心。
據了解,寧國市1981年開始開展林業“三定”工作,分到戶的自留山和責任山占村民組集體山場95%以上。為體現公平,村民組根據樹種、遠近等不同情況合理搭配分山到戶,導致“一山多戶、一戶多山”現象普遍,最多的一戶超過50塊山場!
山核桃產業是寧國市農業首位產業,目前該市19個鄉鎮(街道)中有9個鄉鎮為山核桃產區,涉及林農7萬余人,山核桃種植面積由“三定”時的2萬余畝增至如今的40.4萬畝。其中,南極鄉是寧國市種植山核桃面積最大的鄉鎮。
權屬碎片化已成為制約林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的“瓶頸”。農村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且山核桃價格穩中有降,零星或小片的山核桃如果全部請人采摘,收支將會倒掛。
“新技術的應用,比如張網采收、無人機防治等,只有在成片管理的林地才更有可行性?!眳侵据x告訴記者,“2019年,寧國市啟動山核桃產業振興行動,2022年出臺升級版政策,我們利用建設示范基地的契機,為林農搭平臺、做服務?!?/p>
經營大托管,小山連成片
“換一換核桃林,吃點虧也不要緊,自家核桃連片了,省工就是省錢!”在南極鄉楊獅村茶廠組,村民王建國是“小山變大山”的帶頭人。
2019年以來,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全面實行林長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寧國市開展“小山變大山”試點改革,即以村民組為單位,以不改變林農基本承包權為前提,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通過整戶托管、成片托管、交互托管、交換、差價交換等形式,有效降低每戶山場塊數,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楊獅村茶廠組,廣大散戶雖然對山場碎片化帶來的弊端有切身體會,但改革探路依然崎嶇波折。
“最大的困難在于山核桃就是我們的硬資產,照顧多年有感情,交換起來,自家總是最好的,擔心吃虧?!蓖踅▏f。
經過8個多月的調查摸底和協商發動,2021年12月,茶廠組在寧國市率先完成整組山場整合改革。不到一個月時間,原本分散的山場經過整合后,每戶平均減少4.7片。今年,參與整合的農戶每戶生產成本降低10%至30%不等。
楊獅村大葛坑村民組600余畝山場,霞西鎮石柱村上楊組和下楊組800余畝山場,均已完成整組托管。這3個組共計72戶,其中67戶參加整合,托管主體優先使用本組勞動力。
截至目前,寧國市已完成7個村民組第一輪整合工作,共涉及240余戶。另有甲路鎮莊村村西上、西中、西下組,胡樂鎮龍池村黃泥坦組,南極鄉梅村村高山組、前山組,萬家鄉西泉村程村組等8個村民組正在進行中。
記者了解到,“小山變大山”在權屬調整上與“小田變大田”有細微差異。兩者同為經營權流轉,但“小田變大田”強調承包權穩定不變,而“小山變大山”所涉及的承包權,雙方若通過更換或買賣,權屬確定無爭議的地塊可以辦理林權證變更。
小山變大山,青山成“金山”
“新農人”凌建軍告訴記者,他原在合肥做健身教練,為照顧父母回到家鄉寧國市甲路鎮莊村村西上組,通過參與“小山變大山”改革,他家的山場從40塊變成了20余塊。
“種核桃光靠經驗不行,我經常向吳志輝老師和其他種植大戶學習,了解林木退化原因、病蟲害防治知識等?!绷杞ㄜ姼嬖V記者,去年他用了3個月時間,把33噸有機肥運上山。
“現在我家的核桃林別說黃葉了,連卷邊都沒有,山核桃籽粒也是飽滿圓潤,預計今年能收獲7000公斤干籽?!绷杞ㄜ娦χf。
在甲路鎮石門村山腳下村民組,村民正在山核桃林地進行人工除草。
“以前用除草劑除草,容易造成山核桃樹早衰,現在全組都不用了!”村民組組長程來平告訴記者。
在梅村村十畝組的現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記者看到連片的山核桃林郁郁蔥蔥,樹下張掛著巨大的白色網兜。已成熟的山核桃無聲地掉落在網兜上,享受著林間灑下的縷縷陽光。單軌運輸機載著一袋袋山核桃從山上“突突”而下。
十畝組整片示范基地面積2500畝,涉及25戶農戶。
“我們從2008年開始進行科學化管理,2013年開始禁打除草劑,2019年開始建設全國山核桃產區第一條單軌運輸機,現在基地產量逐步上升,質量不斷提高?!苯衲?0歲的十畝村民組組長周祖德告訴記者。該基地的產量,2015年為4萬公斤,2018年為9萬公斤,2019年為14萬公斤,今年預計能達到15萬公斤。
“市本級產業扶持資金從2019年的每年300萬元上升到今年的1500萬元,為山核桃產業發展注入活力。目前,僅十畝組基地已經投入200余萬元?!眳侵据x告訴記者。
“今年收購的山核桃中,按照標準化基地建設的核桃林品質很好,幾乎沒有受到干旱等因素影響?!卑不照彩鲜称饭煞萦邢薰径麻L詹權勝告訴記者,“‘小山變大山’改革對我們整個產業的品質提升、品牌塑造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保ㄓ浾?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