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f7lx"></th>

    1. <button id="5f7lx"></button>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喜迎二十大 | 安徽省加強黨的建設十年回眸:筑牢根基強"堡壘"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 發表時間:10-12 07:35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導向,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黨員總數為378萬名、基層黨組織17萬個,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大戰大考中,鮮紅的黨旗始終在一線高高飄揚,凝聚起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磅礴力量。

        選好“領頭雁”、建強“火車頭”,厚筑鄉村發展根基

        “好孩子,你比我親閨女還親呢,真舍不得你走。 ”去年6月11日,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閘南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尚立群任職期滿。得知她要離開的消息后,鄉親們趕來相送,一位老大娘拉著她的手,依依不舍。駐村4年間,尚立群與工作隊隊員熱心服務群眾、積極發展產業,曾經的貧困村舊貌換新顏,200多戶村民順利脫貧,村集體收入從原來的空白增加到70多萬元。

        當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吹響時,2017年4月,省市縣三級向1923個未出列貧困村增派4298名選派干部,奔赴反貧斗爭“火線”,有效發揮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2020年4月,全省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甩掉了“窮帽”。

        選派干部到村任職,是我省加強農村黨建的一大特色品牌,形成新時代各層級黨員干部“上山下鄉”的生動局面。去年7月,全省第八批9840名選派干部肩負使命和重托,分赴3334個村接續奮斗,助力鄉村振興。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我省強化黨建引領,大力實施百村培強、千村扶優、萬村提升“百千萬”工程,有效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全省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5.5萬元,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強村達1962個。

        聚焦消“殼”去“薄”、培強扶優,岳西縣回引能人、盤活要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去年,全縣182個村村均經營性收入77萬多元、純收入37萬多元,鄉村振興的動能不斷積聚增強。

        黨建引領,信用變金。2019年7月,我省啟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引金融活水,助鄉村振興。截至8月底,全省共評定各類信用主體122.66萬戶(個),信用村1814個;累計授信582.56億元,貸款212.67億元,帶動各類資源要素向鄉村匯聚,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選好“領頭雁”,激活新動能。在去年村“兩委”換屆中,我省注重選優配強,拓寬選人視野,千方百計選好人、用準人。換屆后,全省15008個村書記中致富帶富能力較強的占48.6%,帶頭人隊伍素質、班子結構、基層政治生態整體優化,進一步凝聚了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構建“共同體”、共繪“同心圓”,暢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針對以前駐區單位往來不多,社會資源未能有效整合、基層社會治理合力不足的問題,蚌埠市龍子湖區解放街道建新社區聯合13家駐區單位成立社區“大黨委”,創新推行黨建工作聯做、社會資源聯享、服務難題聯解等“六聯動”做法,做實共建共治,提升社區治理成效。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全省城市基層黨組織堅持黨建領航,推動街道社區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提升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夯實社會治理基礎。

        構建“共同體”,共繪“同心圓”。各地積極探索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同聯動治理架構,建立區域化黨建共同體、黨建聯盟、兼職委員等制度,把區域內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黨組織有機聯結起來。

        據統計,全省街道、社區普遍成立黨建工作聯席會議,超過93%的街道社區與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共有35萬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累計開展志愿服務78萬多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30多萬個。

        加強社區網格黨建,做實治理基本單元。全省全面推行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97%的社區開展了網格化管理,共劃分網格2.9萬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4.5萬名,在住宅小區、社區網格等建立黨組織1.5萬多個,把黨的組織和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

        “以前辦證要走20分鐘路去社居委,現在在小區里就能辦好,特別方便?!比涨?,在合肥高新區蜀麓中心車城小區“心連心”黨群服務站辦好養老資格認證后,70多歲的劉奶奶非常高興。

        服務,是基層黨組織的主題。我省推進資源力量下沉,不斷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能力。目前,全省街道社區共建成黨群服務中心(站)6600多個,普遍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務模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各地社區積極改進服務方式,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好用好樓棟QQ群、微信群等,讓群眾需求能夠及時反映、迅速解決。

        聚力“攻難點”、合力“創亮點”,推進非公領域“兩個覆蓋”

        9月13日,經過集中培訓后,我省首次從省直單位選派的125名黨建指導員陸續上崗。創新開展此項工作,著眼點是發揮省直單位職能優勢和黨員干部熟悉政策優勢,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服務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全省各地聚焦“短板”,找“病因”、開“藥方”,著力夯實根基、發揮作用、創新機制、打造品牌,扎實推行“非公工委+行業黨委”模式,實施“單獨組建行動計劃”、推行“紅領”認證等舉措,加大園區、商圈市場、行業協會黨組織建設力度,不斷擴大“黨的工作”和“黨的組織”在非公領域的覆蓋。

        據統計,省市縣三級分別依托職能部門成立9個、206個、445個行業(綜合)黨委,在162條產業鏈供應鏈上成立黨組織,推動5.1萬戶非公企業、1.08萬個社會組織成立黨組織,我省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單獨組建率走在全國前列。

        快遞物流業、互聯網企業等新業態和新就業群體人員流動大,黨員數量少,流動黨員多,黨建工作基礎薄弱,是基層黨建面臨的新課題。

        全省各級黨組織創新組織設置,突出服務功能,把黨的工作做到新就業群體中去,通過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組建群團組織等方式,分類施策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質量,不斷擴大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合肥市加大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力度,去年以來已成立市級快遞行業黨委、道路貨物運輸行業黨委、外賣送餐行業黨委等,建立視頻直播、自媒體和網絡安全黨建聯盟,引導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嚴把“入口關”、保持“純潔性”,把先進分子凝聚到黨旗下

        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或經商,農村基層黨組織出現發展黨員難題。肥東縣針對這一難題,在北京、上海等外出人員較集中地區成立流動黨支部,做好在外務工經商人員中發展黨員工作,有效改善了農村黨員隊伍結構。

        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發展黨員,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抓源頭、抓重點、抓質量。全省各級黨組織加強政治引領,優化結構,提高質量,把一大批先進分子凝聚到黨旗下。10年來,全省發展黨員86萬多人,為黨的肌體增添了新鮮血液。

        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建立優秀人才信息庫……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把村組干部、青年農民、復員退伍軍人、回鄉大學生和致富能手等作為重點對象,加強政治吸納,及時培養考察。各地街道社區廣泛開展黨群“連心”、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從中及時發現、吸收優秀分子,擴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早啟發、早選苗、早培養。全省高校通過新生入學教育、黨員結對幫帶等,加大在低年級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力度,激發大學生入黨熱情。各類企業黨組織通過建立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示范崗等,培樹優秀黨員典型,引導廣大職工以黨員為榜樣,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突出優化結構,劃出“硬杠杠”?;鶎狱h組織堅持分層分級,對發展黨員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等提出明確要求。著眼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各級黨組織把政治合格作為第一標準,把好政審關、談話關和審批關,建立各環節工作責任制,推動發展黨員責任落實到位,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新發展的黨員中,高知群體黨員占比增幅加大,基層生產一線黨員占比明顯回升。隨著新鮮血液不斷加入,全省黨員隊伍結構持續優化,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

        【責任編輯:徐健】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